《大蛻變》宗教在軸心時代形成的神聖內涵
作者凱倫.阿姆斯壯從中國、印度、猶太、希臘四個主要的宗教文明切入,介紹不同的宗教文明在軸心時代的中心思想,並且反思現今的宗教,該如何找回軸心時代的本心,為這個殘破的世界帶來光明。她在書中的思想,主要圍繞在「不害」這個核心,而上面所說的本心,就是慈悲。
作者所提及的軸心時代,是這麼定義的:
中國:周朝瓦解 – 秦統一
印度:哈拉巴文明解體 – 孔雀王朝興起
希臘:邁錫尼王國 – 馬其頓帝國
猶太:亡國 – 羅馬帝國
宗教的軸心時代,都是發生於充滿動亂、遷徙與爭戰的背景當中,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們會產生崇高的同理心,從感同身受的情懷中,昇華為關懷天下人的崇高道德。
本書對於宗教的衛道者來說,可能有些地方會引起爭論,不過,作者只是忠實地反映宗教歷史的演進,畢竟宗教也是由人創建出來的。人類雖然已經過數千年的文明演進,但對這個宇宙的所知,還是非常地有限,因此對於那些未知的神奇現象,由「先知」解釋出來,經過軸心時代那些神聖的元素加入後,並經過後人不斷地修飾、補強謬誤,逐漸形成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教義,形成信仰。當然,也逐漸加入層層束縛(比如三位一體跟原罪的概念)。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佛陀向來反對個人崇拜,也一再把弟子的注意力從他身上引導到他所教導的訊息與方法上。崇拜個人可能形成「束縛」,讓人養成依賴與戀慕等有礙覺悟的不良習慣。」這跟基督教的標語「不要崇拜偶像」顯然不謀而合。但或許佛像跟耶穌像變得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信徒看著這些聖像平靜而睿智的表情,就會意識到人可以達到甚麼樣的理想境界。現今的極端主義者都扭曲了軸心時代的傳統,只強調數百年來演化出來的好戰成分,而忽略了慈悲與尊重別人。
軸心時代的聖哲,為我們提到兩項重要的忠告:
- 人一定要自我批判。
- 我們應該追隨軸心聖哲的模範,採取實際而有效的行動。
這本書花了我好幾個月才看完。裡面實在有太多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識,需要用比較慢的速度消化,尤其印度的部分,讀起來非常吃力。從作者對中國宗教文明的了解程度,可以推測她對印度的宗教內涵的所知也是有侷限。此外,作者為了將各個宗教文明的時間演進,硬湊入她安排的每個主題之中。每一章節,需要在四個文明中跳躍,在每天只有少量閱讀時間的情況下,常常讀到後面忘了前面,索引因而變得很重要。我希望自己未來有機會可以閱讀作者單就某一個宗教文明來介紹的書籍。
非常佩服這本書的兩位譯者,能把這麼艱澀的哲學宗教內容,翻譯到這等的精準度,實在了不起。另外,很滿意本書的編排。在每頁的側邊,編者很貼心的放上原文的書頁,參考索引時很方便(要是另外用中文筆劃排序就更完美了)。我挺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