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ugust 2010

Aug292010

《我們的新世界》一本近代經濟史及經驗的集合

More about 我們的新世界2008年購入的書,卻到今年8月才從頭到尾完整閱讀一遍 - 之前多半讀不到1/5就停了。本書號稱為葛老的自傳,但事實上是一本近代經濟史(美國觀點)加上工作經驗(總體經濟學)的集合,跟「自傳」比較能沾得上邊的,大概只有前面4個章節。

本書以11、12章將本書分為兩個主要部份,11章以前是葛老的傳記,及其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18年期間的世界經濟簡史 - 從第3章尼克森時代被延攬進入白宮開始,一直寫到11章退休為止。

12章以後,則是他多年經驗結晶跟葛式經濟學(Greenomics)的總集,裏面可以看到他對自由市場及財產權保護這種資本主義制度的推崇。個人認為,17章以前的主題編排跟他的論述思路比較有系統,12、13章講完他的「資本主義」信念之後,開始對世界各區域的經濟情勢及歷史背景,提出他的觀點。而從18章開始,主題變得很雜亂,像吃什錦麵一般。這一口吃魷魚、下一口吃大蒜,少數章節甚至連內容也是如此。直到最後一章,他根據數據彙整出他對2030年以前的經濟發展預測。以他保守的個性來看並不意外 - 平凡無奇。 Read More

Aug152010

《蘇菲的世界》一本哲學的入門書

More about 蘇菲的世界(下)剛開始閱讀的時候,總覺得作者畫蛇添足地把蘇菲這個角色加入本書,藉此刻意安慰讀者,讓讀者以為哲學不是很難的東西。從當時我的認知來看,書中的哲學課還是哲學課,蘇菲還是蘇菲。

但隨著書中歷史的演進及話題的深入,逐漸發現蘇菲常常扮演畫龍點睛的重要角色。從耶穌誕生開始,一直到巴洛克時期,作者巧妙地讓蘇菲聽講的時間與年代相符(時間x100),讓我很容易把一個一個哲學家的思維跟文明的時間,像衣架一樣掛在正確的位置。而當蘇菲發現自己的處境之後,故事360度一轉,來到柏克來山莊,就如楚門(楚門的世界)跟Neo(駭客任務)的覺醒一般,一腳踏入「啟蒙時期」。我在此時忍不住喝了一聲采,作者真是太高明了!果然是寫哲學的。(P.S.我很喜歡馬克思那章作者用的招數。進入正題以前,少校先讓史谷基Scrooge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蘇菲面前,太酷了!)  Read More

Aug92010

世界第一個再生能源島 Samsø

本期的《讀者文摘》介紹了一位能源達人,索倫赫曼森 (Søren Hermansen),他原本是一位教授環境研究課程的高中老師,有一次在報上看到「能源與環境組織」徵求負責人的廣告,他跑去應徵以後,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Samsø, 一座位於卡得加特海峽(Kattegat)的島嶼,面積114平方公里,相當於士林區加上北投區這麼大,人口4400人,該島的經濟以農業(馬鈴薯、草莓)及觀光業為主。這個島嶼,於1997年在政府能源部舉辦的選拔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丹麥的「永續能源島計劃」的示範島嶼。該計畫有兩項必要的準則,一是降低所有能源的消耗,另一項要優先考慮到當地參與的程度,當時有4個島嶼跟一個半島參加選拔,最後Samsø從其他4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而赫曼森最後成為這個計劃的主要推手。我對於這個計劃背後的成功模式很感興趣,值得深入去研究一下。

Read More

Aug12010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

More about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這是一本充滿照片、實用型的工具書。自己喜歡交趾陶一類的藝術品,對於古蹟的裝飾藝術也很有興趣。有了這本書以後,讓我對這些東西更加深印象。上次看了《台灣的古城》一書後,直到昨天抽空到新竹走訪淡水廳遺跡,讓本書也一起派上用場。就如封面說的「參觀古蹟不再走馬看花」,作者細心地在每一主題所屬的頁面上下緣,標注該裝飾藝術作品的資料。包含上緣的類別、技法、年代,以及下緣的建築物名稱、所在地、作品。開始閱讀本書前,可以先看一下第七頁的「如何使用本書」,以及目錄頁的內容,會更有概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本書可以讓自己參訪古蹟的時候,發現以前不會去注意的細節,讓這些行程充滿樂趣。最後記得看一下附錄跟索引,別錯過任何可以親自去觀賞察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