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屆世界地球日
今年世界地球日40週年,看著過去我們所自豪的科技革新雖然帶來便利,讓我們克服糧食短缺、傳染病等等讓人擔心的問題,但其所產生的風險,恐怕遠遠多過於其所帶來的便利,例如鹹海消失、湄公河乾涸、東南亞雨林消失、垃圾問題。
今年世界地球日40週年,看著過去我們所自豪的科技革新雖然帶來便利,讓我們克服糧食短缺、傳染病等等讓人擔心的問題,但其所產生的風險,恐怕遠遠多過於其所帶來的便利,例如鹹海消失、湄公河乾涸、東南亞雨林消失、垃圾問題。
地球日,是在1970年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的年度紀念日。地球日的創辦人尼爾森(Gaylord Nelson,後任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發起第一次的全國性環保抗爭。1970年的4月22日當天,2,000萬名美國人為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期望。1970年的地球日達成了罕有的政治結盟,並得到來自共和黨與民主黨員、富翁與窮人、都市人與農民、大亨與勞工領袖的各方支持。並促成了美國環保署的成立,國會並通過了乾淨空氣,乾淨水與瀕臨絕種物種法案。 Read More
喝咖啡,在台灣儼然形成一種辦公室文化,茶水間的角落,不難發現一台講究的手動磨豆機,殘留在濾紙上的咖啡豆渣,則散發著焦烤後的咖啡香氣。姑且不論這種時尚是怎麼被拱起來的,但我還記得,從前絕不可能碰這種又苦又難喝的飲料。進入職場以後,開始接觸這種飲料,現在它對我來說,卻是種懂得生活的象徵。隨手來上一杯,除了提神省腦的功效外,覺得喝咖啡時,讓我看來特別優雅。 Read More
有關於LOHAS話題的一些英文詞彙。
中英文之間空3個space, 同義字詞解釋間用分號區隔。 Read More若干年前,「樂活 LOHAS」這個名詞,逐漸出現在生活周遭的媒體。相關的休閒娛樂,也開始打著樂活的名號,四處宣傳鼓吹。近兩、三年來,隨著休閒生活、天然有機食品的熱潮、以及自行車運動的流行,「樂活 LOHAS」這個名詞,在我的心裡,似乎跟「優雅」、「反璞歸真」、「閒散」、「健康」這幾個形容詞劃上等號。但仔細一想,四處旅行的週休二日及假期,讓我付出更多的生活預算(交通費、食宿費、今年甚至付出了昂貴的油耗);相對高價的天然有機食品,成為偶一為之、安慰自己的附屬品;動輒一、兩萬塊錢的自行車、單眼相機成為都會男女趕時髦的消費品。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不免發現這種「樂活」,似乎並不是很綠色的生活方式,只是產生更多的消費慾望而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