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132013

吸收大師的市場經濟知識

經濟大師談市場

2012年花了很多零散的「長時間」在這本書上面,以致於拖了半年以上才讀完它。主要因為這本專業書,具有鬆散與艱深(對我來說)的雙重特性,書中每個章節都是某經濟大師,關於市場經濟理論的論文,雖然其中摻雜了一些兩位編者(多蒂與李)自己的文章,讀起來較為輕鬆。但對我來說,論文中絕大部分的主題,還是需要連續時間專心閱讀才有辦法讀通。

雖說書中每則由編者挑選出來的文選都是獨立的,但因為二位編者還是將這些論文做了某種程度的排序,照著編者選文的順序從頭讀到尾,會比較有系統一些。而且每一部開頭,都有編者的導讀,可了解編者在某部內容,為什麼選了這些文章,以及每篇文章在講些什麼。

「看不見的手」和「市場與個人自由」這兩部文選集,是市場經濟的基礎,那隻代表自私與自利的「看不見的手」,在一個以自由為前提的市場中,匯集眾人的意志(或是說欲望)推動市場經濟的運作。從選文中,我們看到一些關於市場經濟的論述:「利己同時也能利他」、「自利不等於自私」、「賺錢有什麼不道德?也是種社會責任」、「私有市場不僅創造財富,更進一步保障個人自由」、「沒有個人自由,討論責任毫無意義;沒有個人應負的責任(犧牲部份個人自由),自由亦無法延續」、「沒有政治自由就沒有經濟自由(保障私有財產)」。而其中兩篇海耶克(F.A. Hayek)的論文覺得太過於學術性(甚至覺得有些哲學性),很難讀懂。

第三部「不完全競爭市場」是銜接後面兩部關於限制(來自於政府)的橋樑,討論關於獨占的問題,在自由的制度下,獨占其實沒有這麼嚴重,但問題往往在於不少「看得見的手(政府)」,造成失衡而形成獨占。覺得傅利曼在第十四章那篇講得很好,他提到三種獨占的來源-技術、政府援助、與私人勾結。其中會造成永久性獨占的,多半就是政府援助,在我看來,所謂政府援助,其實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以一些虛偽、愚民的藉口,與財團勾結所包裝出來的獨占政策。另外,從這部開始以後有好幾篇由編者詹姆斯‧多蒂撰寫的文章,他以一些大伯大嬸有趣的個體經濟行為,帶出相關的經濟理論,讓枯燥的文選多了一些色彩。(另一個編者德威特‧李,則比較嚴肅,但內容還是比其他經濟大師的文章好讀一些)。

第四部與第五部,有關於政府管制與政府角色的文選,是我在本書最有興趣的部份,延續之前讀過的兩本書《經濟大逆流》,《The Growth Report》,這兩部的文選,讓我得以參考一些已經在某些國家執行過的限制政策,並與前兩本書中提到現今正在運作的政策相比較。並同時參考經濟大師們的看法,建立自己對於政府該在自由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的概念與立場。

第六部「稀少性、衝突和社會合作」跟之前讀過好幾本行為經濟相關的書有不少共鳴,但同時覺得這部的收穫沒有很多。

第七部「所得的分配」,則有溫習《正義》一書的感覺,但34章「幫助他人的侷限」和「無情者的仁慈」給我在正義中沒有得到的更進一步啟發。

最後一部「國際貿易」談到國與國的關稅壁壘,一些保護主義看來能夠保障本國的就業,但往往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更多),操作時不得不謹慎。其中第39章「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跟42章「對貿易的限制」,由弗瑞德里克‧巴斯夏撰寫的文章,很有感覺。41章,大衛‧李嘉圖的「論對外貿易」有個葡萄牙葡萄酒<->英國布疋的例子,了解國際貿易跟實質利潤之間(甚至貨幣)的關係,這篇很有收穫。但我現在看不懂為何英國貨幣(從葡萄牙淨賺)增加,會讓自己布疋的價格上漲,還得想想

No Responses

Comment RSS Trackback URL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