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72014

一位刻苦自修的人類學家的台灣探索記錄

探險台灣

探險台灣

這是一本鳥居龍藏的文選,作者楊南郡先生,細心地將鳥居龍藏的文集,依照時間排序,並將之歸納在四次的主要探查行程(他在1896年到1911年間曾經多次來台,但有幾次沒有特別的記錄)。

第一次走的是花東縱谷(1896);第二次是蘭嶼,而且去蘭嶼前他還跑到基隆河附近挖掘圓山貝塚,並跑去調查和平島的平埔族;第三次調查恆春半島以及台東南部;第四次去了澎湖、台南、高雄的平埔族部落,然後搭汽船到屏東東港調查排灣族,轉往嘉義阿里山前,還去了旗山、甲仙的南鄒族部落,並且在這次,拉著年輕的森丑之助輕裝登上玉山(所謂的輕裝,是連水都沒帶,太強了)。 Read More

Aug12010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

More about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這是一本充滿照片、實用型的工具書。自己喜歡交趾陶一類的藝術品,對於古蹟的裝飾藝術也很有興趣。有了這本書以後,讓我對這些東西更加深印象。上次看了《台灣的古城》一書後,直到昨天抽空到新竹走訪淡水廳遺跡,讓本書也一起派上用場。就如封面說的「參觀古蹟不再走馬看花」,作者細心地在每一主題所屬的頁面上下緣,標注該裝飾藝術作品的資料。包含上緣的類別、技法、年代,以及下緣的建築物名稱、所在地、作品。開始閱讀本書前,可以先看一下第七頁的「如何使用本書」,以及目錄頁的內容,會更有概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本書可以讓自己參訪古蹟的時候,發現以前不會去注意的細節,讓這些行程充滿樂趣。最後記得看一下附錄跟索引,別錯過任何可以親自去觀賞察訪的機會。

Jun202010

《台灣的古城》

More about 台灣的古城若干自己曾經造訪的台灣老街、廟宇,多半是古代城池內的一部分,也大多繁華一時。透過本書的介紹,對於這些古老的區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另外,從描述早期泉漳、客閩在台嚴重械鬥而產生的築城需求,也讓讀者對於當時這些族群的勢力範圍,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Read More

Jan242010

《母親的河》淡水河紀事

More about 母親的河林文義先生寫的這本【母親的河】並不是新書,只是貪它小本,能夠短時間讀完我想知道的訊息,而且書中有不少珍貴的歷史照片,忍不住就把它從書店帶回來了。讀了一會兒便發現內容零散,似乎由一大堆不相干的素材拼湊起來,不免讓我對裡面一些內容半信半疑,反而花些時間上網查證一些片段。
這本文學不像文學,歷史不像歷史的書,基本上價值並不是很高。但因為內容的材料豐富,我寧願把它當作是一本索引書來看,可以幫助我歸納蒐集整個流域的一些精采人文內涵。書本內有不少空白的地方可以做筆記,也許這是編者特地安排的吧?在本書末,有提到這些內容曾經在不同時間點,在報紙上發表,我想這也是書中感覺零散的原因吧?林文義先生本來就是一個個片段寫出來的。
1. 歷史在河口洶湧-淡水河口
2. 媽祖看顧的土地-關渡竹圍一帶
3. 惡水岸邊的槭樹路-士林、石牌一帶
4. 無言的水歌-汐止、暖暖、九份
5. 大稻埕流過-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
6. 在護城河右岸-西門町
7. 香魚失落的版圖-坪林往上游
8. 記得大嵙崁-大溪、復興、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