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12013

數位讀寫的運用,作者落伍了

全民書寫運動一本偏重於理論的書籍。它除了是50年前一本老書《讀寫的運用 (The Use of Literacy》的延伸,內容還包含許多論文的引經據典,討論數位時代的文化(讀寫)素養的進化,以及整體相關產業的進化。文中有許多社會學的專有名詞,可能是對應的中文翻譯就沒有俗成的字眼,加上沒有合適的中文詞語與之對應,讀起來實在吃力。比方說,書名裡面Literacy這個字,譯者一概選用比較抽象的「文化素養」來翻譯,覺得以中文來說,有些內文,用「讀寫」二字來敘述會比較容易理解一點,跟作者該段落提到的東西也會比較接近。整體而言,以自己非社會科學背景的讀者來說,即使讀了簡妙如老師的導讀,讀完本書還是一知半解。

在書寫媒介被發明以來,傳統非學院的文化傳遞,多半是單方向的(延續好久)。知識的創作者(作家)跟接收者(讀者、觀眾)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也沒有回饋機制,創作者管寫,接收者管讀,以致於文化這個行業是種很專業的工作,也因此知識多半掌握在菁英階層手中。雖然霍加特在50年前就開始捍衛象徵著左派的大眾通俗文化,主流的文化、知識還是不容易為大眾所主導。即使在報章雜誌、電視開始盛行的近代,這些媒體也多半是這些菁英階層的傳播者(或甚至是菁英階層本身),在媒體與菁英階層的掌握之下,接收者一方,還是在某種程度下被「專制獨裁」著。 Read More

Jan292013

電腦音譯的那天離我們更近了

剛剛看到《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導,Conquering Babel,有關於電腦音譯(直接將口語轉譯成另一種語言並”講”出來)的現況。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腦音譯的時代已經離我們不遠了,不再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噱頭。

記得當時在研究這類辨識的時候,錄製下來的語音,要先經過裁剪(Crop)、正規化(Normalize)、特徵值擷取(Eigenvalue)、數位化(Digitize)等步驟以後,才變成電腦能夠分析的資料。往往一個步驟,就得耗費很多計算時間,根本不可能做到即時翻譯。隨著DSP硬體的進步,我想這些處理,以現在的硬體來說,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做完。再加上演算法的進步(文中提到微軟的Deep-Neural-Network),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Read More

Jan302010

《N世代衝撞》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你的世界

More about N世代衝撞: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你的世界本書將將N世代的不同之處,以觀察及實例歸納出八個常模(自身特質, 處世態度):

1.自由、2.量身打造、3.查證、4.(要求)誠信公開、5.協同工作、6.娛樂、7.速度、8.創新。

根據這八個常模的依據,分別從學校(教育)、職場(工作)、行銷(消費行為)、家庭(倫理)四個方向做更進一步的闡述。最後,作者以正面的角度觀看N世代,並認為N世代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本書中,讓我比較感到有興趣的重點有二:
如何在N世代的人群中,用對的方法吸引好的人才?
傳統行銷的4個P(Product, Price, Promotion, Place)在這個世代的思維要變成ABCDE(Anyplace, Brand, Communication, Discovery, Experience),其中的A, C, E讓我很有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無論是任何世代都很值得看,老一點的世代,可藉由本書從比較光明的一面看這個世界的變化。N世代的讀者,也可以藉由本書發掘自我,反省自我。但我最後我只給這本書三顆星,我覺得作者在末篇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期待N世代更多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