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里牛斯山的城堡》哲學的實驗課
賈德繼「蘇菲的世界」之後,再次推出這一本跟哲學概念有關的小說。跟「蘇菲的世界」一樣,賈德試著在「庇里牛斯山的城堡」一書裡,利用生動的故事,帶領讀者進入浩瀚的哲學世界中,化枯燥為神奇。所以我對故事本身是否精彩,跟「蘇」書一樣,並沒有特別的期待。若說「蘇」書是本哲學史入門,「庇」書則是本哲學思想的思辨基礎;若用講義、課本來比喻「蘇」的話,「庇」則比較像實驗課本(從前上實驗課要帶的那本操作手冊)。當然,看賈德的小說,要比看課本來得有趣。
由於「蘇菲的世界」帶來的驚豔,讓我忍不住把相同的期待投射到這本書上,試圖在「蘇」書找到相似的「賈德密碼」。不過,這次似乎無法找到蛛絲馬跡。我想,作者試圖以斯坦從奧斯陸前往菲耶蘭的旅途,讓讀者跟著斯坦在那些途中經過的地點,思考不同的哲學問題,並藉此記住那些主題。可惜我對這些地點並沒有甚麼印象,很難獲得跟斯坦一樣的映射。所以當我讀完本書以後,試著去回想精華的第五、第六章內容時,我沒辦法把每個主題的衣架,掛上我記憶裡的某個位置。「蘇」書的那種將時間映射到年代的手法,對我來說比較能夠接受。若是有機會的話,我很希望能夠去一趟奧斯陸,走一趟跟斯坦一樣的旅途,從奧斯陸搭火車前往古爾,然後再換巴士前往明達爾旅館。回來重新閱讀本書的話,可能比較容易些。
不過,本書還是帶給我不少樂趣-當我卸下本書厚厚的書皮時,意外地發現書皮竟是一張帶有照片的地圖,好像旅遊書裡的一頁(要是它有書中提到的所有地點的照片就好了)。周全先生也細心地在書末,附上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那些地名的地圖,以及卑爾根鐵路的地圖,讓我可以邊讀邊參考書中主角當時的所在地點,非常不錯(感謝周全先生跟編輯的用心)。唯獨各章節結束之處的註解不容易翻到,讓我參閱註解的時候,得花些時間尋找,這是小小美中不足的地方。
至於本書的精華內容,譯者已經在導讀裡面為大家整理出來,建議讀者在讀完本書以後,可以再回過頭來看看導讀。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斯坦在火車與巴士旅途中思考的那些問題。自己也曾經想過,會不會我就是所有意識的中心?周遭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夢中的一部分,而當我「夢醒」的時候,所有一切都會隨著我的夢一起消逝?哈哈,當然我是不敢真的去試試看的。至少夢到目前為止,還沒讓我感到特別不滿的經歷。對這個宇宙、世界跟未來,還是非常期待~(雖然對自己也是「消費者法西斯時代」的一員,感到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