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92013

充滿生態關懷的草原故事

book_totem_book一本挺有內涵的小說。原以為又是一本文革時期,以知青外放為背景的故事 – 草原的風光、牧民的生活作息、與狼群鬥智鬥力討生活的種種。這些遊牧生活,對於生長於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非常引人入勝。直到書中的主角,陳陣,開始飼養一匹狼以後,主題逐漸帶往生態關懷的方向,才開始明白作者在故事開端,所佈下那些與狼群爭鬥引子的用意。

作者以篤信薩滿教騰格里,並奉行草原規則的畢利格老人為對比,反省農耕族群來到草原以後,貪婪地掠奪草原的資源,以除掉草原中的禍害狼群為手段,破壞原有食物鏈造成的自然平衡。當狼群被消滅以後,由於草原鼠、草原兔沒有了原來的天敵而大量繁殖,破壞原有植被。

Read More

Feb72010

《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More about 大遷移本書的每一章沒有對應關係,可以分開閱讀。所以在書店,我只先挑了我有興趣的部分閱讀。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從書中一些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實例,由不同層面、角度切入(經濟活動、地方觀點、歷史背景),讓我有了比以往更多面向的了解,有些問題的發生背景,是以前沒有想到過的。
最後一章作者提到一段,讓我心有戚戚焉。農民做的決定,跟我們安排一趟假期旅行,並沒有甚麼不同。我們做的決定,是根據享樂。農民做的決定,是根據生存。要用人為手段控制目前這麼糟的狀況,還得考慮人性。

對地球環境關心的朋友,強力推薦看一下這本書。

Read More

Jan242010

《母親的河》淡水河紀事

More about 母親的河林文義先生寫的這本【母親的河】並不是新書,只是貪它小本,能夠短時間讀完我想知道的訊息,而且書中有不少珍貴的歷史照片,忍不住就把它從書店帶回來了。讀了一會兒便發現內容零散,似乎由一大堆不相干的素材拼湊起來,不免讓我對裡面一些內容半信半疑,反而花些時間上網查證一些片段。
這本文學不像文學,歷史不像歷史的書,基本上價值並不是很高。但因為內容的材料豐富,我寧願把它當作是一本索引書來看,可以幫助我歸納蒐集整個流域的一些精采人文內涵。書本內有不少空白的地方可以做筆記,也許這是編者特地安排的吧?在本書末,有提到這些內容曾經在不同時間點,在報紙上發表,我想這也是書中感覺零散的原因吧?林文義先生本來就是一個個片段寫出來的。
1. 歷史在河口洶湧-淡水河口
2. 媽祖看顧的土地-關渡竹圍一帶
3. 惡水岸邊的槭樹路-士林、石牌一帶
4. 無言的水歌-汐止、暖暖、九份
5. 大稻埕流過-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
6. 在護城河右岸-西門町
7. 香魚失落的版圖-坪林往上游
8. 記得大嵙崁-大溪、復興、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