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危言聳聽,但還挺受用
作者有很資深的財務背景,這方面的知識,正是自己比較缺乏的。閱讀的過程中,總是拿自己工作範疇裡遭遇的狀況,拿來相互印證,在某些方面還挺受用的。在書店讀了一半以後,有點難割捨,正好去政大的書店,看到折扣就忍不住買了,得以把整本讀完。
作者有很資深的財務背景,這方面的知識,正是自己比較缺乏的。閱讀的過程中,總是拿自己工作範疇裡遭遇的狀況,拿來相互印證,在某些方面還挺受用的。在書店讀了一半以後,有點難割捨,正好去政大的書店,看到折扣就忍不住買了,得以把整本讀完。
書中提及各種帶人的理論。躲進書店避暑順便殺時間,邊看邊回想「誰說人是理性的」第四、第六章部分內容,拿來比照,挺有趣。 Read More
成功,一般需要集合數種不同的要素,就如兵法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懂得掌握這些要素又帶點偏執的人,通常比他人更容易成功。Google的兩位創辦人,賴瑞與賽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他們創業至今,就可以觀察到這兩位創業家的天賦。比方他們延攬Novel的CEO施密特加入Google的過程,就讓我印象深刻-當施密特問他們找自己加入Google陣營的時候,得到的回答是:「我們未來就會需要你」。
Google成立的時候,網路世界已經開始百家爭鳴,各大網站無不以「入口網站」作為發展策略,希望使用者進入網站就被留下來。而Google卻是反其道而行,巴不得使用者趕快連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設計出簡潔的搜尋介面,盡可能不要讓首頁有令人眼花撩亂的廣告,反而因此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Read More
iPod的成功讓Apple這家快掛掉的公司重獲生機,之後iPhone的出現更一舉顛覆傳統手機的使用習慣,也同時讓Apple一舉登上營收的高峰。
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書皮顏色,因為綠色在書架的那一層中很突出。大致翻閱了一下之後,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很有系統,且對於三個創新的準則 – 差異化、快速、破壞性創新,在一開始的章節中,就已很清楚定位出來,且這三點,已是我認同的產品開發準則。
對於速度這個主題,之前看過不少書本的內容多半是廢話,而本書對於傳統產品開發流程及快速創新的開發流程,以易懂的圖表方式交叉比較,閱讀了部分作者闡述的觀點後,決定從圖書館借回家仔細閱讀一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