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72014

一位刻苦自修的人類學家的台灣探索記錄

探險台灣

探險台灣

這是一本鳥居龍藏的文選,作者楊南郡先生,細心地將鳥居龍藏的文集,依照時間排序,並將之歸納在四次的主要探查行程(他在1896年到1911年間曾經多次來台,但有幾次沒有特別的記錄)。

第一次走的是花東縱谷(1896);第二次是蘭嶼,而且去蘭嶼前他還跑到基隆河附近挖掘圓山貝塚,並跑去調查和平島的平埔族;第三次調查恆春半島以及台東南部;第四次去了澎湖、台南、高雄的平埔族部落,然後搭汽船到屏東東港調查排灣族,轉往嘉義阿里山前,還去了旗山、甲仙的南鄒族部落,並且在這次,拉著年輕的森丑之助輕裝登上玉山(所謂的輕裝,是連水都沒帶,太強了)。 Read More

Jun192013

充滿生態關懷的草原故事

book_totem_book一本挺有內涵的小說。原以為又是一本文革時期,以知青外放為背景的故事 – 草原的風光、牧民的生活作息、與狼群鬥智鬥力討生活的種種。這些遊牧生活,對於生長於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非常引人入勝。直到書中的主角,陳陣,開始飼養一匹狼以後,主題逐漸帶往生態關懷的方向,才開始明白作者在故事開端,所佈下那些與狼群爭鬥引子的用意。

作者以篤信薩滿教騰格里,並奉行草原規則的畢利格老人為對比,反省農耕族群來到草原以後,貪婪地掠奪草原的資源,以除掉草原中的禍害狼群為手段,破壞原有食物鏈造成的自然平衡。當狼群被消滅以後,由於草原鼠、草原兔沒有了原來的天敵而大量繁殖,破壞原有植被。

Read More

Feb282013

要求一丁點兒寂靜的萬里路-還沒走完

一平方英吋的寂靜原以為它可以當作在床上的睡前書,於是在其他被我拉高優先順序的書目中(我自以為比較重要的書),它躺了一年才被我翻開。沒想到才讀完第一章,就被它從床上趕回書桌上,因為若是繼續把它當作睡前書的話,我恐怕一個月內都無法好好入睡-字裡行間充滿無數的噪音(包含作者自己)。往往一段敘述他所處環境的自然聲音後,就突然冒出吵雜的飛機聲、火車聲、汽車聲、鑽油、開礦、鋸木、不知名的噪聲,吵得頭都疼了(如果你已經播了他的CD聽,就知道我在講什麼)。不知道是書本的封面誤導我、抑或是看到吳明益老師的推薦、還是網友的書評,總之這本書跟我在PCHome下單時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原本只是想要一本沈澱思緒的書。不過它算是一本好書(我不是指它刺激出賀爾蒙的部份 :P)。

作者在書中紀錄他為了追求一平方英吋的寂靜這一個「小小的」願望,開著他的福斯小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橫越美國抵達華府請願的經歷,最後一百英哩,還跟吳老師一樣,也是用走的。雖然他(其實本書只有一個真的作者,另一個只是掛名)囉哩八唆地紀錄了太多的旅途細節,但同時也帶給讀者美國的風土民情。其次他也教授讀者不少有關聲音方面的常識(真的很專業),以及他對生態,尤其是自然聲響方面的看法,得到頗多的收穫。農曆年前不久,我也開始學他,三不五時把音量計拿出來測量環境噪聲。拜科技所賜,我的手機除了當學習機、會議及生活記錄、現在又多了一個音量計的功能 🙂 Read More

Sep62010

《蒲公英的記憶(敏感的靈魂)》各級生物的感官奧秘

More about 蒲公英的記憶原文書名叫作「敏感的靈魂」,中文書名卻根據書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段落命名,要是沒有副標題,還以為是一本植物學的書呢。原文書讓我想起另外一本書《白蟻的靈魂》。

這本書介紹各種自然界令人驚嘆的生物感官與行為,從最高等的哺乳類開始、接著鳥類、蟲魚、植物,一直寫到微生物。愈往低等生物看下去,愈讓人驚歎大自然的玄妙,同時從書中認識生命的美。

當我們人類對萬物處以生殺大權的時候,必須以更嚴肅的態度去對待這些生命,因為他們都是有感受的、有靈魂的-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這也是本書要傳達、教育給讀者的重要訊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