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132013

吸收大師的市場經濟知識

經濟大師談市場

2012年花了很多零散的「長時間」在這本書上面,以致於拖了半年以上才讀完它。主要因為這本專業書,具有鬆散與艱深(對我來說)的雙重特性,書中每個章節都是某經濟大師,關於市場經濟理論的論文,雖然其中摻雜了一些兩位編者(多蒂與李)自己的文章,讀起來較為輕鬆。但對我來說,論文中絕大部分的主題,還是需要連續時間專心閱讀才有辦法讀通。

雖說書中每則由編者挑選出來的文選都是獨立的,但因為二位編者還是將這些論文做了某種程度的排序,照著編者選文的順序從頭讀到尾,會比較有系統一些。而且每一部開頭,都有編者的導讀,可了解編者在某部內容,為什麼選了這些文章,以及每篇文章在講些什麼。

「看不見的手」和「市場與個人自由」這兩部文選集,是市場經濟的基礎,那隻代表自私與自利的「看不見的手」,在一個以自由為前提的市場中,匯集眾人的意志(或是說欲望)推動市場經濟的運作。從選文中,我們看到一些關於市場經濟的論述:「利己同時也能利他」、「自利不等於自私」、「賺錢有什麼不道德?也是種社會責任」、「私有市場不僅創造財富,更進一步保障個人自由」、「沒有個人自由,討論責任毫無意義;沒有個人應負的責任(犧牲部份個人自由),自由亦無法延續」、「沒有政治自由就沒有經濟自由(保障私有財產)」。而其中兩篇海耶克(F.A. Hayek)的論文覺得太過於學術性(甚至覺得有些哲學性),很難讀懂。 Read More

Sep172012

血手機、血平板 ─ 我們的行動裝置來自於致命的錫礦

原文:http://www.businessweek.com/articles/2012-08-23/the-deadly-tin-inside-your-ipad

這則商周的報導挺令人悲傷的。故事來自印尼的邦加島(到本文第二頁看一下地圖),敘述一位40歲,差不多就是你我的年紀,兩個孩子的父親,剛剛喪生於突然垮下的錫礦土堆中,流血過多送醫不致。而這個只是在該週6位死亡名單裡面的其中一位(故事細節寫得很讓人動容,第三頁還有更細節的,另一個礦工Johidi的故事)。大家都是為了生計而努力,只是在世界的這端,是在冷氣房;而在世界的彼端,他們每天用雙手搬石頭掙錢,幸運的話,一天掙個台幣150元,就在21世紀的「母體」裡面的某個座標裡(第二頁看一下他們怎麼挖,跟這個島的位置)。

錫,是用來焊接零件跟電路板的主要物質。當然,一台手機或平板比起一台汽車的焊接用量,那是比較少的,但如果除以他們的重量,前者比例高得多(第二頁的圖表,這樣算除了灑狗血的目的,還能代表什麼?)。印尼,大概佔世界每年的錫礦用量的 1/3,而這個島嶼佔了印尼的產量的90%。 (在第一頁那個表裡面,759.9公噸)。文中點名了如富士康、三星、索尼、松下、LG這些主要電子製造商,但他們拒絕發表評論(他想,干我屁事啊?),始作俑者,蘋果,也拒絕發表評論(他想,你們怎不去問三星)。

Read More

Jul212011

公平與效率

在書店主要看了第3章所得與機會的平等,為正在閱讀中的「正義」一書,尋找補充資料。內容與正義的第3章與第4章頗有互補功能,很有幫助。其他章節略讀。第4章也不錯,之後找機會詳讀。

本書根據作者在1974年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戈德金(Godkin)講座的演講內容擴充而成,所以書中一些實例是很久以前的統計數字。

Apr292011

《用地圖看懂世界經濟》

More about 用地圖看懂世界經濟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書,跟之前讀過的經濟學書籍很不一樣。每一個主題帶上一張以上的地圖,搭配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容易了解相關性。 裡面一些資料對我來說很新鮮,比如繼金磚四國之後的VISTA,中國及印度的人口變化等等。 Read More

Sep52010

《綠領經濟》綠經濟思考的第四個象限

More about 綠領經濟喜歡這本書的封面跟紙張,它讓我在視覺跟觸覺上得到滿足。

由於比較常注意綠經濟這方面的消息,加上本書只是針對美國國內狀況作局部性探討。大部分的內容,可說並沒有特別幫助。但作者提到的一個概念,讓我很受用。他在書中常常提及貧窮及富裕對綠經濟在兩個不同層面的著力點,在第二章「第四象限」一文中,更是詳加說明這個中心思想(不知道是翻譯有誤,還是原作者對象限理解的誤謬)。 Read More

Aug292010

《我們的新世界》一本近代經濟史及經驗的集合

More about 我們的新世界2008年購入的書,卻到今年8月才從頭到尾完整閱讀一遍 - 之前多半讀不到1/5就停了。本書號稱為葛老的自傳,但事實上是一本近代經濟史(美國觀點)加上工作經驗(總體經濟學)的集合,跟「自傳」比較能沾得上邊的,大概只有前面4個章節。

本書以11、12章將本書分為兩個主要部份,11章以前是葛老的傳記,及其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18年期間的世界經濟簡史 - 從第3章尼克森時代被延攬進入白宮開始,一直寫到11章退休為止。

12章以後,則是他多年經驗結晶跟葛式經濟學(Greenomics)的總集,裏面可以看到他對自由市場及財產權保護這種資本主義制度的推崇。個人認為,17章以前的主題編排跟他的論述思路比較有系統,12、13章講完他的「資本主義」信念之後,開始對世界各區域的經濟情勢及歷史背景,提出他的觀點。而從18章開始,主題變得很雜亂,像吃什錦麵一般。這一口吃魷魚、下一口吃大蒜,少數章節甚至連內容也是如此。直到最後一章,他根據數據彙整出他對2030年以前的經濟發展預測。以他保守的個性來看並不意外 - 平凡無奇。 Read More